水稻种植的经济学分析
稻米产业是山东省鱼台县的特色农业产业。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稻米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对稻米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
一、稻米产业发展现状
1、地理位置优越
鱼台县位于山东、江苏、安徽三省交界处,东濒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地形平坦,平均海拔35米,境内年平均气温为13.7℃,最高年平均气温14.1℃,最低年平均气温13℃,空气年绝对湿度为16.3%。境内土壤肥沃,光热充沛,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誉有“江北鱼米之乡”的美称。县内水资源条件得天独厚,河道纵横,有大小河流17条,全长267公里,其中东西流向9条,南北流向8条,闻名世界的京杭大运河从东部穿流而过。
2、种植历史悠久
新中国成立后,鱼台县在治水的同时就开始种植水稻,1964年12月,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变水患为水利。从1965年开始,县内大力推广临沂水稻栽培技术,当年实际栽种水稻35.35万亩。1966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已达45万亩,水稻亩产由1963年的69斤提高到357斤。如今,鱼台县水稻面积稳定在35万亩左右,“鱼台大米”已作为国家地理保护产品,成了全国优质大米的代名词,鱼台县也成为“北国江南·鱼米之乡”。
二、水稻种植成本与收益分析
(一)传统优质水稻
1、近年来的种植收益比较
2017年,鱼台县优质水稻生产总体上产量增加、产值减少,成本上升、利润降低。2017年鱼台县水稻产量为平均每亩631.6公斤,比2016年的615.6公斤,增加16公斤,增幅为2.6%。水稻每50公斤的平均销售价为135.50元,比2016年的148.20元减少12.70元,下降8.57%。每亩平均产值为1711.64元,比2016的年1824.64元减少113元,下降6.19%。
2017年,水稻亩平均净收益为766.64元,比2016年的899.64元减少133元。
2、种植成本分析
基本种植成本945元/亩,主要包括:种子40元/亩,化肥230元/亩,农药90元/亩,机械作业费200元/亩(耕地和收割),水费60元/亩,人工成本(包括家庭用工折价及雇工费用含插秧、打肥料、打药、拖谷、晒谷、卖谷等工序)325元/亩。
(二)有机水稻
1、有机水稻的种植方法
有机水稻是指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采用清洁地下水灌溉,防虫网遮蔽、杀虫灯诱杀成虫,施用有机认证的生物农药,人工拔草,种植各种绿肥,培施农家肥、有机肥来培肥地力,增进产量。
2、鱼台有机水稻的种植情况
2017年,鱼台县有机水稻的种植面积已达650亩。目前,鱼台县有机稻米基地已投资600多万元,从原种库购进越光、鱼农、润农等优质种类,硬化路面1300米、砂石路3700米,敷设U型渠5000米,打了5座深120米的深水井,护砌两个5000立方米的晾水池。
3、有机水稻的成本与利润分析
有机水稻种植成本主要包括:肥料成本、病虫草害防治物质成本、人工劳动成本、机器使用成本(灌溉、收割等)、认证成本以及其他相关成本,总计成本平均每亩约为13000元。平均亩产有机稻谷为550斤,按1:0.67的出米率计算,亩产有机大米368.5斤。
2017年,按鱼农一号有机大米的售价50元/斤计算,平均亩产值为18425元,净收益约为5425元/亩。
三、稻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鱼台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和粮食生产大县,水稻生产又是鱼台县粮食生产中的一项主导产业。从调查中发现,当前影响稻米生产的问题还有很多,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稻米产业的后劲和潜力的发挥。
1、种植效益过于偏低。
务农收入相对偏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水稻种植收入偏低在农村各产业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从农村各产业看,水稻种植收入远远低于农村其它各产业。水稻种植收入低于在农村就地从事运输、开店或做小生意等行业的收入,不少农民可以靠外出务工或就地从事其它行业改善家境乃至发家致富,而水稻种植仅仅作为一项副业,满足一家人口粮。
从今后发展趋势看,水稻种植收入增长潜力不大。一是稻谷价格提高有限。提高稻谷价格水平能够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但受制于市场和社会因素,稻谷价格提高不可能过高、过快。二是农资价格和人工费的上涨压力有增无减。
2、以初级产品与市场对接,产品附加值低。
鱼台县稻米产业主要以种植和加工大米为主,产后的深加工产业发展滞后,没有形成整体优势,大部分产品以粗加工的形式出售,附加值太低经济效益上不去。由于大米等产品的自我消化能力较弱,导致在市场价格波动时,稻谷、大米生产者处于被动地位,而影响稻米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3、经营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目前,鱼台县稻谷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王鲁镇,大小企业有53家,年加工稻谷能力在100万吨以上,主要为加工个体户,既为居民进行口粮加工,又兼做大米生意。
据调查,鱼台的大米加工户与国外先进加工企业相比,稻米加工的设备和技术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只有极少数大企业引进了先进设备,特别是分级、抛光、色选等几个主要环节差距更大。尽管已实行市场准入,但总体表现还是企业规模小,相对分散,科技含量低,在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面存在欠缺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在科技创新上更显不足。
4、品牌战略实施不力,原产地域保护工作不到位。
目前,鱼台县53家大米加工企业都是各自为战,品牌繁多,不下百种,品牌战略仅为极少数的企业所重视和实施。鱼台大米作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的整体品牌效应,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有些大米加工企业出于一己之私,利用标有“东北大米”的包装袋包装鱼台大米。用鱼台的优质大米为东北大米作广告,原产地域产品的品牌得不到有效保护,严重损害了鱼台大米的声誉和信誉。
如果让这种“自残”行为继续泛滥,鱼台优质稻米的品牌和形象将被自己人击垮,全县40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将受到严重损害。
四、加快稻米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根据稻米生产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鱼台县做大做强稻米产业应在“更新一个观念,加大两个力度,坚持三个发展,抓好四个突破”上下功夫做文章。
1、更新一个观念。
2017年,有机稻米的净收益为5425元/亩,而普通优质水稻的净收益约为766.64元/亩,种植有机大米的效益之高是普通优质稻米所不可比的。要实现水稻种植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须更新种植观念,扩大有机水稻的种植面积。同时,还要树立“以加工带动种植、推动发展”的大旗。
2、加大两个力度。
一要加大技能培训力度。重视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增加企业发展潜质。每年组织人员到大专院校培训、深造改善队伍结构,并从全国各地高薪聘请具有博士、硕士、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采取多种激励措施鼓励科技创新。
二是加大产业化经营各个环节的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引进德国、瑞士、韩国、意大利等国先进加工设备,重点装备龙头企业。同时,加强科研攻关,提高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能力。龙头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合,构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创新体系。
3、坚持三个发展。
一是坚持典型带动,规模发展。要树立典型、抓大户,现身说法、示范带动,真正形成大户帮小户、老户带新户的共同发展局面,推动产业不断上规模。
二是坚持政策扶持,激励发展。在引进专业人才、兴办稻米加工企业、搞活市场流通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鼓励农户在空地盖厂房,免收临时占地管理费、办证手续费等。对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农业科技人员、乡土人才和稻米销售有功人员实行奖励。
三是坚持壮大龙头,牵动发展。不论是加工企业还是销售企业,只要能把稻米产业带动起来,就作为龙头扶持。进一步加大对鱼台县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形成实力雄厚的加工企业群体。通过“招、引、联”等方式,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客商和企业来鱼台县投资建厂,扩展生产领域,提高综合效益。
4、抓好四个突破。
一是在延伸产业链上求突破。有计划地实施拉长稻米产业链,不仅加工稻谷成大米,还要配套建设仓储烘干设施、米糠油开发生产、稻壳发电等。做好大米深加工文章,最终实现稻谷加工及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增加产后效益。
二是在培育市场上求突破。建设鱼台县优质、有机稻米批发大市场,并设仓储、销售、加工、质检4个功能区,力争进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争取国家政策扶持。
三是在打造品牌和提高大米质量上求突破。品牌是企业的灵魂,是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没有品牌,就没有粮食产业化经营。
鱼台大米应在产品上进行多层次、多样化开发出适应市场需要的优质大米,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如根据价格不同、口感不同、包装不同、功能不同打开“鱼台香糯米”、“鱼台黑米”、“鱼台绿米”、“鱼台红米”等极具市场竞争力的大米品牌,做大做强产业主体。
四是在营销服务上求突破。坚持把销售作为企业经营的重头戏,不断创新营销方式,以提升企业形象。选出一批业务精湛、事业心强、作风过硬的骨干组成营销队伍,并聘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素质、策略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销售人员的业务素质。
同时,在全国各省市开展四线(二批、超市、酒店、零售业)同步销售策略,扶植一大批有品牌销售意识的经销商,指导客户开展销售服务。还要建立起具有现代物流的网络化销售模式,用最快捷的方式让产品到达客户手中,不失时机的开展真情回报,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实惠。利用广告、媒体和参加各类会展,也是宣传自已的产品和展示企业形象的好平台。
济宁起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经营高品质地瓜培植基地 ——与泗水县澎湃地瓜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地瓜秧苗、种植技术和业务合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原生态、高品质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正在大幅度增加。消费者的选择日趋理性,政府的监管逐步规范,市场要素的配置更加优化,都在引导人们对农产品的种植和食品生产企业的内在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近乎完...
济宁起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场所迁至泗水县小南山 公司创建于2010年1月,成立于2021年12月,注册于济宁太白湖新区,长期致力于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先后与国家涉农高校、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开发、种植、生产红薯、葡萄、蔬菜等系列有机农副产品。 2024年11月,根据集团决议,公司迁往泗水县圣水峪镇小南山,与泗水县南山红薯专业种植合作社合作,规模化种...
联系我们
中国·山东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中德广场